吉孟国:校长办学的“方向盘”与“压舱石”
作者:吉孟国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日期:2024-07-15

      真正的教育应将出发点与落脚点落在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上,应去掉浮躁、抛弃功利、回归本质。对此,我有几点感悟。

      校长要保持定力、持续用力。一所学校要办成什么样?怎样办好学校?这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命题。解答这一命题的关键是做好发展的顶层设计。对于学校而言,规划是目标、思路、愿景,是学校实现卓越发展的坚实起点。

      20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不折腾、不浮躁”“求实而不守旧,创新而不追风,争优而不浮躁”的作风,坚持以“天、地、人、和”为核心基点,以“培育孩子生命成长的力量”为核心理念,唤醒生命自觉,激发学生内在成长力、学习力、发展力。其中“天、地、人、和”分别对应理念引领、课程支撑、名师汇力、品牌强校四大基点。近年来学校经验已经升级到3.0版本,但不管社会如何发展、需求如何变化,每一次升级迭代都不是割裂的,而是形成了系统化、递进式、一脉相承的科学教育体系。因为只要抓住本质,一切问题和挑战都能迎刃而解。

      作为校长,学校科学的发展目标、办学思路一旦定下来,绝不能随意改变,一定要保持定力、持续用力,要以锲而不舍、铁杵成针的毅力久久为功。

      做唤醒生命自觉的真教育。如何唤醒生命自觉?就是要“培育孩子生命成长的力量”——这应该是教育的本质。用好品德、好习惯、好兴趣赋予孩子品德的力量、习惯的力量、兴趣的力量,让他们都能找到自我发展的生长点,从而唤醒生命自觉。同时,生命自觉又反作用于生命力量,有了生命自觉就会有更强大的精神内生力和生命成长力,从而走得更高、更强、更好、更远。

      具体如何做?教师在课程研发设计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坚定地“既做分数之上的教育,也做分数之下的教育”,让学生拥有更强大的生命“成长力”;遵循“尊重+激励”教育法则,深刻把握课堂改革的内涵实质,打造活力高效课堂,让学生拥有持续的“学习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学习成绩,又抓特长发展,让学生拥有终身受益的特长,让素质能力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力”。

      让学校静下来才能看见价值。魏书生说,教育最重要的是坚守常识“不折腾”。让教师安安静静地思考、教学,让学生安安静静地思考、学习,这应该成为当下教育改革坚守的根本和底线。有了这样的前提,教师才能沉下心,从教育规律出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功”,聚焦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基于此,我校教研团队开展了六大行动:基于教材钻研、提升课堂效率的课程改进攻坚行动;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教师自身成长的学科带头培养行动;学会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自习研究突破行动;让读书成为日常,营造书香校园的阅读生态提升行动;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特长,提升素质能力的社团建设品牌行动;不落下每个学生,帮助“问题学生”的班级管理引领行动。

      为了提升教育效果,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袋”,立足于记录学生成长历程,立足于捕捉学生精彩亮点,立足于保存学生美好瞬间,学生通过“成长档案袋”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从而树立起信心,促使自身更加主动学习成长。这一举措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学生都很在意自己的档案袋,真正把碎片化的激励变为持续系统的激励。

      学校静下来,才能认真做事,把事做好,并做到极致。学校静下来,有价值的教育才会出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沉得住气,有硬核实力傍身,才能厚积薄发。

      我认为,教育工作者既要筑牢“仰望星空”的理想信念,又要锻造“脚踏实地”的干事本领。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要牢牢握紧办学“方向盘”,同时不折腾、不浮躁、有定力,因为定力是办教育的“压舱石”,是办学的根基。有定力就有方向,有定力就有底气,有定力就有力量。

      (作者系山东省寿光世纪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