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读书人物 |魏敏:做“知行合一”的文化分享者
作者:魏敏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24-01-15

W020240105497134674618.jpeg

魏敏
贵州省笔山书院副校长


      2011年,我尝试每节语文课用5分钟讲授国学经典,课余时间与学生共读中外名著。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反响异常热烈。次年我向学校提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创办了“诗词楹联兴趣班”,并分别在七、八年级每周各设一节国学课和阅读课,全校师生每周30分钟共读《大学》《论语》,上课铃声也改为经典诗词朗诵。从此,我们校园里与众不同的琅琅书声吸引着黔西南州各地教师纷纷前来取经。

      成功的经验让我萌发了更加大胆的想法:我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到社会去!2013年7月,我和朋友创办了黔西南州最早的纯公益读书组织——金州国学读书会。

      读书会成立十年来,我们一直秉承“怀公德心、做公益事、聚文化人”的理念,开设了16个文化板块,共开展1100余期纯公益读书活动(其中,兴义总会800余期,各分会及线上读书沙龙300余期),打破了读书学习只能在某个场域的局限,搭建了本地区各民族、各年龄阶段、各文化层次、各行业书友读书交流的互动平台,受到社会的高度肯定和书友们自发捐赠书籍的默默支持。

      其中,国学经典读书板块,不同职业的几十位书友聚在一起,两年读完《论语》,三年读完《周易》,五年读完《孟子》,集体研讨《道德经》《大学》《诗经》、唐诗宋词等。很多人因此受益,有书友分享时说:“以前下班就想着和朋友吃好喝好,现在下班就想着往读书会跑。一天不读书,晚上觉都睡不好。”他还带上家人来到读书会。读书会历程中,不少这样的书香之家诞生并遍布于黔西南州的万家灯火里。

      知行户外俱乐部板块,聚集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书友,一起行走于山林乡野之间,在大自然的浸润下共同读书,探讨交流,切磋成长。留守儿童图书漂流和经典导读板块,自2016年启动以来,共培训导读教师1000余人,募集精品图书7万余册,成立开卷书屋20所,组织兼(专)职教师到留守儿童学校开展读书活动10余次,受益留守儿童10万人次。大型公益读书讲座板块,不定期邀请国家首批国培专家鲁子问教授、清华大学张伟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朱子辉副教授、北京景山学校王海兴老师等100余位专家学者到黔西南州开展数百场公益讲座。

      此外,由来自国内外重点院校的优秀学子主讲的“名校大学生读书分享会”、由不同领域书友组织的“走进科学”等板块,也吸引了大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大小书友。活动现场,常常可以看见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中年父母和稚嫩孩子同在一室学习、记笔记的感人场景。

      自2015年起,义龙、安龙、贞丰、册亨陆续成立分会,并依托兴义师院附中、黔西南州图书馆、黔西南州文化馆、笔山教育院等院校机构形成固定线下读书活动点。目前,金州国学读书会书友群达5000余人,在探索大众参与的全民阅读模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搭建了有效平台,调动了民众的学习激情和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全民学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年蹒跚前行中,金州国学读书会被评为“贵州省全民阅读示范点”“贵州省十大全民阅读活动”,多次列入“贵州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今天的金州国学读书会已走出黔西南,成为贵州省的一个文化品牌。

      这十年,同样滋养了我。其间受邀开展阅读推广专题讲座百余场,把读书会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推向学校、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读书会最初点燃的星星之火,彻底照亮了我的生命,成为我人生历程中最亮的光。


      影响我的一本书:《孟子译注》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孟子》便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对我影响深远。初涉《孟子》,其古奥的文字曾让我感到晦涩难懂。

      自2018年起,金州国学读书会开启研“孟”之旅,每周一期,共同研读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五年间,每期的共读都是滋养心灵的盛宴。我们围坐一起,细细解读孟子与其学生、时人的对话,探讨其政治理想、伦理观念和人生意义,思索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融通和践行孟子的智慧。这样的学习,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更让我对孟子思想有了深刻领悟。

      读《孟子》,仿佛与孟子本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虽然孟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但他的思想依旧能与现代社会的脉搏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