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初临时又加了一个班的课,虽然会更加忙碌,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接受了。
在第一节课前,深入了解了这个班的语文学习情况之后,我又利用课间偷偷站在门口以陌生人的身份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言行,想为我们之间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接轨桥梁。
上课铃响了,我简单介绍了换老师的原因和自己的情况后,就提出了第一个请求请学生用3分钟的朗读展示一下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教室里到处都是繁忙的准备者,我拿起自己的书,混在孩子们的声音里大声朗读着,在人声鼎沸的读书声里,我知道他们都想留给我一个好印象。在展示环节中,我按照提前的预设让各种水平的孩子都上台,又特意增加了自评、互评、师评、再读提升等环节,让他们在初始任务中套着新的任务,新任务又需要再思考,思考又能够不断完善任务。闭环式朗读训练让我很快深入掌握了学情,也让学生在活动评价中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
最后我小结了孩子们朗读的优缺点,向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并顺势过渡到学习语文的具体方法上,并告诉他们,再好的方法如果不学会经常使用,也不能产生闪光的效应。同时借机说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打算带着孩子们为原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上一节特殊的展示课,让王老师安心去迎接新生命,把我们总结的好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开花结果。在众多闪亮的眼神里,我找到了桥梁的基点。
在每个立刻坐直的背影中,我看到了学习的起跑线,于是我耐心讲解了预习一篇新课文的具体步骤和详细要求,并按照学生的层次分别布置了展示课的具体任务。同时请孩子们自由结合成小组,出谋划策制定并设计完成欢送活动的具体仪式。课后,孩子们开始工作了:我常常看到孩子们在课间三三两两商量讨论,一封封感谢信写好了,漂亮的感恩集封面设计好了,活动的环节商量好了,朗读的训练完成好了,预习的任务落实好了,主题板书确定好了,课前开场活动准备好了,课后的感谢仪式安排好了,一场精心安排的语文学习活动万事俱备,只待周五。
周五的语文课时间到了,我依旧早早来到教室。看啊,教室里的变化可真大,整齐的桌椅、桌面、讲桌、黑板,角角落落都变了。孩子们的语文书都整整齐齐排列在各自的桌面上,大家都神采奕奕整装待发,我们的欢送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最诚挚的话语里饱含着孩子们对班主任的感恩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每个人都是导演兼主演,沉浸在这样的课堂中,我看到了育人最美的颜色。
第二节课,我们的展示课愉快地推进着,孩子们预习到位、认真笔记、思考深入、表达大胆。他们用课堂最好的状态告诉王老师,对待语文学习,他们将会带着老师教会的方法勤练多用,一直认真下去,不辜负老师一年来对全班学生的辛苦付出。
看着感动的王老师和认真投入的孩子们,我知道是感恩的心让他们如此认真;是用好方法,仔细落实教会了他们开始改变。虽然这一节课的“惊艳”在学习的漫漫长路上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但我坚信,只要带着孩子们坚持走下去,就一定会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沐浴阳光、找准方向、收获果实。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宝鸡市新建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