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支持下,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联合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5年来奖励乡村教师1500余名,为展示乡村教师风采,助力乡村振兴,本报特开设“在乡村教书育人”专栏。
————————————————
2010年,我通过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开启了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
从教14年的征程中,我怀揣着对教育的深沉热爱,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坚实的努力,我迎来了一次次成长,获得了诸多荣誉,更收获了学校与家长的高度认可。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入职后,我被分配到河北省临城县石家栏中学,这是一所位于太行山脚下的乡村学校。一开始,我就注意到这里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上存在一些问题,他们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做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此,我决定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激励学生。
在新生入学军训期间,有些学生一开始兴趣盎然,但很快就因训练的艰苦而产生退缩心理。
学生小杰领头起哄:“这么热的天进行军训太苦了,恐怕连班主任也受不了!”我没有选择言语上的劝说,而是以行动来回应。每天军训,我总是第一个到场,与学生一同站军姿、踢正步、喊口号。毒辣的太阳下,衣服能拧出水来,浑身肌肉酸痛,但我从未放弃。
终于有一天,小杰主动走到我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将认真参与训练。此后,他不仅变得安分自律,还激励其他同学更加努力训练。最终,我们班在军训汇操表演中获得了满堂彩,那些曾经抵触军训的学生也因为出色的表现而被评为优秀标兵。
言传身教还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随手捡垃圾,我以身示范,学生有样学样,班级卫生越来越好;零碎时间利用不到位,我见缝插针,监督学生有效利用零碎时间。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共同打造了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优秀班集体,班级多次荣获“县级优秀班集体”称号,许多学生还担任过学生会主席等职位,成为班级管理和学生会的骨干力量。
甘为生梯 静待花开
学生或许在学业上有所差异,但他们的心灵都是纯净无瑕的。教育应当如清泉一般,无声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
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就注意到了小芃。七年级的学生本应充满活力、活泼好动,但他总是闷闷不乐,喜欢独处,很少与人交流。我打听到,小芃的父亲长期卧病在床,家中还有两个上小学的弟弟,全家的生计都靠母亲一人打零工维持。
家访时,我看到小芃的父亲正在努力进行康复锻炼。小芃站在一旁,神情紧张而窘迫。我走到小芃身边,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家里的困难是暂时的,你不要害怕,老师和你一起面对。你要像父亲那样全力以赴,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
小芃浑身颤抖着,大滴大滴的眼泪从脸庞滚落。我轻抚他的头,继续鼓励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要把这些经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小芃看着我,坚定地点了点头。
经过家访和后续的深入沟通,小芃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眼中也重新燃起了希望,成绩有了显著提升,成为学校的进步之星。我很庆幸把他从生活的阴霾中拉了出来,这也证明了家长的那句话:“把孩子交给薛老师,俺们放心。”
勇做“领头雁”
调入临城县第二中学后,我被选为全县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任务更加繁重,但我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如今,我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培养学生,还有引领和培养更多优秀英语教师的任务,这让我感到工作更具挑战性和意义。
作为负责人,我精心规划每学期工作室的活动,积极参与听课、磨课、评课等各个环节。我注重培养新人,致力于成为名师培养的“领头雁”,以此带动青年教师提升英语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全县英语教学质量。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呵护每一棵幼苗的成长,既是我肩负的责任,也是我长期的使命。
我时常提醒自己:“作为教师,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学生、家长以及民族的未来负责,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正是这份责任感驱使我无怨无悔地付出,在这片我深爱的土地上不断耕耘、奋斗。
我立志做一名在教育之路上永不停歇的筑梦师,为每个学生的未来增添一抹绚丽的彩虹!
(作者系河北省临城县第二中学教师,入选2021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