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诞生更多学习故事
作者:周 玲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日期:2024-03-01

      我是一名思政课教师,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觉得思政课教学的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因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定是通过育人方式的变革实现的,而育人方式的变革一定离不开教和学方式的变革。

      于是,我在教学中开始尝试项目化学习,并探索了多元评价。新学期,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探寻大思政课堂教学的秘密。

      思政课首先是课,课自然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而创新形式的目的是让课堂更活、更有趣。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通过新闻播报、教育戏剧、辩论、演讲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让课堂更有吸引力。而真正让我的思政课焕发更大生机的是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旨在用项目的方式开展教与学。它以学生亲身体验为核心,强调学生“做中学”,这样既可以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把课堂变为一种动态活动,也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学科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学习中,会诞生很多不一样的学习故事。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生在学习《给生活多一些绿色》这一主题时,我便采用了项目化学习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其中,学生李一宁查阅了大量资料,还采访了清华大学的环境科学家,在分享时他甚至流了眼泪,他说:“目前环境状况很糟糕,如果再这样下去,人类将无法生存,我的亲戚中也有几个得了癌症,我虽然不能判定这一定是环境污染造成的,但我相信如果环境好了,一定能保护我们少生病。在访谈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土壤也受到了严重污染,我们每天吃的水果和蔬菜都有可能是从被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从学生的表达中不难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是真实发生的,视角是多元的,研究是深入的,学习的获得感自然也是真切的。

      新学期,在项目化学习中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由于课时限制,如何在课程中实现跨学科学习的整合,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式学习。这些需要统筹安排和教师间的协作,才能让这种有意思且有意义的学习成为常态。

      当然,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激发学生学习参与性上,还要关注教学实效,而“教—学—评”一致性是增强课程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评”一致性是从课程思维的本质出发,构建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教—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依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实现有效教学。教学和评价割裂是长久以来存在的现象,“教—学—评”一致性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还需要不断摸索。

      我想,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且有利于评价的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实施,也是“教—学—评”一致性开展的核心;其次,要考虑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知识、“教—学—评”的一致性问题;再次,无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的过程,都要与课程标准及素养检测趋势保持一致。这其中,教师担任着多重角色,不仅是教学效果的监督者和评估者,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这样的探索中,我相信思政课教学中会诞生更多生动的学习故事。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