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师生关系的三个关键字
作者:许玉平 李霞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日期:2023-03-23

      经过长时间观察,我发现师生关系处理中往往存在几个误区:

      一是把师生关系等同于朋友关系。许多新教师容易这样做,出发点是好的,想尊重孩子,想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成不了朋友,教师还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和约束力。

      二是把师生关系等同于亲子关系。这是一些“理想主义者”容易犯的错误,他们对学生是真好、真爱,同时也是真管,当学生犯错时毫不避嫌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训斥和惩戒,但结果往往备受打击,不仅没有收获“亲情”,甚至还会成为“被告”。

      三是把师生关系等同于“君臣关系”。想让学生完全听从自己的指令,稍有不从便严加管制。这种关系是可怕的,也是反教育的。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孩子,而是激活孩子。

      理想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敬、畏、亲。

      敬而畏,畏而亲,亲而敬,三者相互联系。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和品行赢得孩子的尊敬,有了敬重之心,学生才愿意跟着你走,愿意相信你的传授。有了敬为基础,敬而生畏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该管的时候一定要管,该规范的时候一定要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规范自己的言行,实现育人的目的。当然,只有敬畏还不够,要让学生畏而爱之、畏而亲之,而不是畏而远之,这就需要教师增强自身的亲和力,能够与学生共情,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件事赢得学生的敬重。一是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注意,是“不断”!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学历很高,自身的学识教学生足够用了。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我们不能及时丰富自己的学识,终将落后于时代。不仅要提升专业知识,还要涉猎经济学、哲学、管理学等,教师要和学生齐头并进。二是要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虽说人无完人,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师德水平方面的要求一定是高于常人的。三是要以身示范,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学生对你敬重与否,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说得怎么样,而是看你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

      四句话让学生敬中生畏。第一句是“举贤才”,一定要树立榜样,让孩子有效仿的对象和努力的方向。比如学期初的优秀假期作业表彰展示、学期末的“十美学生”评选宣传等。第二句是“赦小过”,不要因为一点小毛病就上纲上线,比如学生课上偷偷舔了一口棒棒糖,当他和你对视后羞愧低头时,需要你“难得糊涂”。第三句是“杀贵大”,就是要对破坏力很强、引起公愤的对象严加惩戒。我们学校成立了由家委会、校管理层、一线教师组成的惩戒委员会,严格按规定处理惩戒事宜。第四句是“赏贵小”,也就是别只表扬少数几个特别优秀、别人想够也够不着的,一定要多鼓励占大多数的普通孩子,有点小进步就给予肯定,让所有人踮踮脚就能够得着,都有希望和奔头。我们学校建构了五级自主卡评价体系,从向善、向上两个方面进行表彰,激励每个孩子做更好的自己。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教师常发脾气其实是一种自以为有效、实则最伤害自身威信的行为,千万不要成为学生口中的“金毛狮王”和“灭绝师太”。

      七个词让学生亲之信之。陪伴、尊重、宽容、责任、信任、换位、共情必不可少,其中共情最关键。运动会第一名,我们一起狂;成绩退步了,我们一起拼……共情是师生关系和谐的黏合剂。

      建立理想师生关系,除了敬、畏、亲三个“硬核”要素外,千万不要做一件事:培养“小间谍”。这种做法在班级管理中较为常见。尽管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从教育本身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极不可取的,弊大于利。从教育本身看,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增加人性的温度,让人变得更加有情有义,这就需要“宽恕文化”和“容隐文化”。但“小间谍”的存在会让良好的文化瞬间丧失;从师生关系看,培养“小间谍”的行为会让师生关系变僵,学生会时刻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这种氛围下,本应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就变成了对立甚至仇视;从同学关系看,如果身边的好朋友经常向老师打小报告,这将营造一种多么可怕的风气,学生之间还可能团结友爱吗?

      当然,这也不是鼓励大家对一些明显的问题纵容和包庇,更不是令学生缺乏是非观和正义感,而是倡导在一定限度内有所包容,寻找更好的处理方式。

      (作者单位均系辽宁省沈阳市浑南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