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读书人物 | 刘莘:阅读,做有思想的减法
作者:刘莘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24-01-15

W020240103566137084019.jpg

刘莘
四川大学哲学与教育学教授

  

      我的阅读启蒙相当晚。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被大学录取就捧稳了金饭碗。可我居然从大学退学了,迷茫的青春弄不懂自己无名的冲动。那个年代万象更新,空气中弥漫着理想、诗歌与荷尔蒙相混合的气息。改革伊始,国门微启,世界突然变得不可思议。海风吹拂,人性苏醒,商品经济开始繁荣。那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年代,一个不知“内卷”为何物的年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那个年代的信念,自由创造野蛮生长是那个年代的特征。

      我的启蒙老师是一名火车司机。他向我讲解卢梭的爱弥儿、尼采的超人、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令我头晕目眩震惊不已。于是20岁的我决定通过阅读,去安顿那颗“驿动的心”。回首往昔,路过的人多已忘记,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但我仍然记得隐居深山的阅读生活。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在高山峡谷中当起了摄影个体户,靠着自学的技术谋生。晨露晓风凉,昏月离人归,我每天要在深山里独行10公里。我的工作场所非常别致。空谷索桥,乱石深渊,百米瀑布矗立于索桥尽头的龙潭,随悬崖峭壁逐渐隐入云间。

      没有游人的时候,我一个人安静读书,很容易忘记欢快的溪水和脚边觅食的松鼠。我阅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英文散文、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困惑不解之际,我喜欢凝视瀑布上空盘旋的苍鹰,或者欣赏逝者如斯的流水。那时的我没有料到,是阅读助我打开了不羁人生的秘密花园。

      我后来当过工人、民办教师和私立学校的校长,阅读丰满了生命的意志。再后来,我成了学者在大学教书,阅读是职业生活的内在环节。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也像生活充满不确定性。有时人会厌倦生活的某个片段,或在某个片段厌倦生活本身。所以我会根据心境决定读什么书,或决定是否读书。尽信经书会使心如槁木,竹帛烟销才有刘项兴起。所以我向来不认为阅读在生命之流中拥有特权,更想不到自己会成为“阅读推广人”。

      生活像不确定的概率波,机缘巧合使可能性坍缩成现实性。我开始关注中小学生的阅读是女儿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她主动与我探讨英国文学家戈尔丁的《蝇王》,这让我大吃一惊。我很困惑,小学生怎么可能读得懂这种基调灰暗的政治题材小说呢?中小学生该读什么书?怎么读?这些问题渐渐从生活的盲区进入了我的思考视野。

      我开始研究如何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并亲身走进他们的阅读世界,仿佛穿越回童年赢得了重新成长的契机。我的童年面临的问题是资源和信息匮乏,而今天的孩子则困于信息过载和人工智能营造的信息茧房。我发现,教师和家长普遍有一个困惑:既然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如此丰富,既然视频更加喜闻乐见,为何还要强调传统的文字阅读?

      我在全国演讲,喜欢表达这样的观点:当机器越来越像人的时候,人不应越来越像机器。语言是思想的家园,唯有融知、情、意为一体的智能体才可能有思想。我喜欢借助《安德的游戏》《诗云》《2001:太空漫游》这样的科幻经典帮助不同学段的孩子理解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前者明白语义、自由和隐喻,后者受制于算法、算力和数据。

      阅读是捍卫人性的必由路径。近年来我面向中小学生先后出版了五本书,激励他们学会深度阅读和理性思考,内容覆盖儿童文学、儿童哲学、科幻文学和国学经典。为了帮助教师探索整本书阅读和思辨性阅读教学,我还出版了名为《以教师之思,促学生之问: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念、方法与案例》的课堂教学指导用书。

      我的阅读理念是:为孩子做有思想的减法。我主张孩子阅读有趣的、美的、有思想内涵的经典好书,通过遭遇具有否定性的精神力量而成长。我主张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建议教师减少对白话文课文的程式化讲解,而把时间腾出来推进类似于翻转课堂的、以整本书为载体的思辨性阅读教学。这样的教学改革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为关键的教学资产,鼓励教师要敢于在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中激发孩子思维并实现教学相长。

      我也以“做有思想的减法”的理念帮助中小学教师和大学生阅读经典。我在“新网师”平台上为来自全国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讲解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在“尔雅”平台上为近百所高校的大学生讲解罗尔斯的《正义论》,也在大学讲台上讲解中外哲学名著。

      我有时感觉心灵在幸福中分裂,一半是调皮幻想的童心,一半是反思求真的诚心。我还期盼什么呢?老式火车没有了,火车司机失联了,布满我青春足迹的高山峡谷也在大地震中毁灭了。但那些书还在,其中的精彩人物和思想还在。我于是期盼人们以阅读保持对世界的惊奇,然后找到生命中比阅读更大的意义。


      影响我的一本书:《正义论》


      《正义论》开篇即称:“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古今中外,关于正义的态度不过三类。其一,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世界无非是丛林法则及有意无意的伪饰。其二,认为最美好的东西是超越正义的,如爱、家庭与共产主义,执着于正义是虚假意识。《正义论》持第三类态度,认为贬低正义就是贬低人性,而超越正义必得以实现正义为前提。阅读《正义论》有点儿像听巴赫的音乐,有一种思想之美的均衡,深刻而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