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讲出“道儿”,讲出“招儿”,讲出“味儿”。
讲出“道儿”。教师在教学中可在以下方面着力。一是讲出立人做人之“道”。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融为一体,注重跨学科协同育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品德修养。二是讲出学科思想之“道”。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学科架构、思想体系与思想方法,教师要引领学生悟学科之道和思想方法之道。例如,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平均思想、守恒思想、动态平衡思想、系统论思想、信息论思想、进化论思想等。三是讲出逻辑思维之“道”。教师要抓住各学科逻辑体系与思维方式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引导,注重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引领学生悟其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之道,包括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整体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及模块思维等。例如,一分为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降维处理、抽象化形象、特殊到一般等。四是讲出学习方法之“道”。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教师应结合如何阅读、预习、听课、笔记、总结、回顾、反思、作业、记忆等进行示范引领,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深度学习。
讲出“招儿”。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技能技法、学习门道,有其特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招数”。一是讲出审题之“招”。审题环节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审题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读懂、读通、读透题意,善于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将所给材料或题意进行准确灵活的转化,发掘隐含信息,为寻找解题突破口、形成解题思路奠定基础,扫除障碍。二是讲出解题之“招”。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析目标要求、制定解题思路与具体步骤、明确得分点、谨防易错点、规范答题过程、回顾与检查等解题程序之“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类比法、迁移法、归纳法、递推法、反证法、换元法、配方法、排除法、极限法、极值法、模型法、隔离法、等效法、实验法以及平移、对称、翻转等解题技能之“招”。三是讲出变通之“招”。善于运用“析”“变”“串”“联”等手法加强变式训练,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变通思路、变通方法、变通题型,从而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逐步形成“以不变应万变”的灵活运用能力。
讲出“味儿”。好教师善于寻找激活课堂的“源头活水”,捕捉教学灵感,力求将每个知识点、每个问题、每个细节研究出“味道”、讲出“味道”。一是讲出哲理“味儿”。一方面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案例,挖掘、揭示和利用本学科内容所蕴含的全面与片面、本质与现象、对立与统一、偶然与必然、普遍与特殊、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正面与反面、整体与局部、量变与质变以及变量与常量、动与静等辩证关系或哲学意蕴,让学生站位更高、眼界更宽,增强学习信心和动力;另一方面可借助哲理箴言、故事、小品、图片、歌曲、视频等,凸显课堂教学的哲理性、思辨性、深刻性。二是讲出情趣“味儿”。好教师要懂得情趣,注重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教学语言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情趣、生机和活力,让教学有滋、有味、有趣,让学科学习更加有意思、有意义、有意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感知魅力、体验幸福。三是讲出幽默“味儿”。好教师善于通过幽默语言、幽默漫画、幽默短视频等素材,给课堂添加“润滑剂”。四是讲出文化“味儿”。好教师善于挖掘与学科相关联的文化元素,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爱好,真正体会到学科的魅力、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好教师善于发掘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人文元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让课堂教学也有“诗和远方”,让课堂更有文化味、更有人文性,要注重积淀人文素养,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让自己既有“知识”也有“文化”。
(作者系特级教师、江苏省泰州中学原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