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课后服务、做好经费保障……各地这样让课后服务扩面提质
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日期:2021-11-01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以来,各地各校迅速组织行动、积极贯彻落实,聚焦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主要任务,拿出实招硬招真招。


     天津:做好经费保障

     近日,天津市教委等4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工作。其中明确:

     市、区两级财政部门分别按照隶属关系对实施课后服务的学校安排专项经费补助,补助标准为生均200元/年。

     学校利用课后时间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的自愿选择、公益性的服务,可收取课后服务费,其收费标准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制定。

     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校内教职工人员的补助,以及聘请社会人员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所需的劳务费支出。其中,财政补贴仅用于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校内教职工人员的补助。

     中小学课后服务费按月据实收取,不得跨月预收。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和晚自习,上满整月的,按整月收取;未上满整月的,收费方式由各区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应参照学生资助政策予以减免。


     安徽:规范服务时间、内容、方式

     安徽省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并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通知明确:

     课后服务主要是安排学生完成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劳动实践,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

     学校要通过家长告知书、学校公告公示栏、校园网、各类家校联系平台等方式主动公开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安全措施、收费事项等,为学生和家长选择提供便利,并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可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支持退休教师、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及社会热心人士、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专业化课程服务。


     福建: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

     福建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学课后服务扩面提质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底,课后服务全面高质量开展,服务形式和内容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家长负担显著减轻,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

     课后服务的对象为全体有需求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优先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需要。

     各地可结合实际探索将课后服务适当扩大到周末和节假日,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兴趣特长培养。鼓励学校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午休服务。

     要结合学校优势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教育部门可组织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

     原则上按每30名学生配1名教师,每90名学生加配1名教辅人员(教师)标准,配齐配足教师并给予补助。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组织教师跨校走教,还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


     成都:实施“托管+拓展”模式

     成都市教育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的通知》,明确提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全面实施“托管+拓展”课后服务模式。

     支持学校根据学生特殊需求延长课后服务时间,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提供或联系提供托管学生晚餐。

     支持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向晚自习延伸,支持初中学校在工作日晚上开设晚自习班,非寄宿制学校晚自习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00。高中学校可参照义务教育学校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

     支持托管服务向假期延伸,支持学校、社区、青少年宫、科技馆等参照暑期托管模式探索开展周末、假期托管服务,服务内容以素质拓展为主,不得组织集体补课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教育督导部门把课后服务开展情况作为重要的督导检查内容,并建立定期通报机制。


     (内容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