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热”,乐见之余还要冷思
作者:张小军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日期:2021-07-28

     随着高招录取工作渐次落幕,“师范热”现象逐渐浮出水面。在天津、云南等一些省份,部属师范院校的专业组投档线飙升,华中师范大学录取线仅比北大、清华低13分,东北师范大学录取线甚至超过了浙江大学,非部属师范院校也水涨船高。(7月27日 光明日报)

     这让笔者想起了今年的两则教师招聘消息。7月19日,相关网站公布了今年山东临沂教师招聘报名情况,全市共招聘编制教师(含总量控制)8276人,笔试报名通过审核累计54693人,平均竞争比6.6:1,最热门的岗位为121:1。

     3月17日,重庆一中公布去年秋季教师招聘情况,共招聘22名新教师,全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名牌大学。其中,有超过三成的新聘教师来自清华和北大。

     “师范热”和“教师热”说明,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发展来说,这无疑是好消息。但是,在乐见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其背后存在的现实问题,不妨对其进行一些冷思考。

     首先,“招录热”不等于“师范热”“教师热”。很多师范院校属于综合性大学,除了师范专业,还有非师范专业,非师范专业甚至办得更好。考生报考此类师范院校,有的是奔着非师范专业去的,有的是冲着学校名气去的,还有的是家庭会议决定的,这些考生的从教意愿并不确定。

     其次,师范院校招录计划和教师招聘都存在冷热不均问题。在师范院校招录方面,部属、省属高校由于有“免师”“优师”计划支持,招生火热;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因为相关政策支持不足,招生遇冷,甚至出现掉档现象。在教师招聘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招聘教师,不少博士、研究生报名,北大、清华毕业生不惜降身以求;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则招聘困难,因报名人数达不到开考比例,甚至不得不取消招聘计划。

     ,师范院校招录和教师招聘都存在性别失衡现象。2020年的相关资料显示,在职教师性别失衡严重,在一些学校,男性教师占比仅为10%,且多为中老年教师。师范院校招录同样存在性别失衡问题,有些师范类专业男女生招录比甚至低于1:7。去年,长沙某区教师招聘分性别录取,对男教师降格以求,还闹出了应聘者4分进入复审的尴尬。这也从侧面说明师范类专业男生总量不多且从教意愿普遍不强。

     当前,教育发展已进入追求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阶段,这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师范院校作为“补给库”,要吸引更多职业理想坚定的优秀学生报考,且要保证性别大致均衡。教师招聘也有同样的需求,但现实与实际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与此同时,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地方师范院校才是乡村教师的摇篮。当前,教师缺口主要集中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如何办好地方师范院校,保证乡村教师供给,改善乡村学校条件,提高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依然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而教师则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进一步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升教师的社会待遇,保护教师正当权益,增强教师幸福感、荣誉感,依然是培养、稳定、发展教师队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