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五个管理”如何从普遍共识走向协同行动——中小学生“五个管理”舆情分析报告
作者:智库分析师 来源:智库 日期:2021-04-19

     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将重点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五个管理”自此成为特定表述,持续受到舆论热议,各级教育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政策落实的过程性问题较多,尤其是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决策与治理困境、基层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临的现实难题,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舆情概况分析

     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3月3日—4月15日,与中小学生“五个管理”相关的网络文章共计195170篇/条,是近期重点舆情主题。其中,新闻网数据占比34.93%,微信占比31.09%,移动端占比20.59%。

     两会期间,围绕优化作业设计、规范手机使用、加强体育锻炼等议题,会内会外讨论热情较高,舆情走势出现小幅上升。

     3月中旬,教育部部署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关于手机管理的讨论增多,各地相继出台管理办法。3月18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并再次强调加强“五个管理”。舆情走势出现两次峰值。

     4月2日,教育部介绍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睡眠管理有关文件。4月6日,教育部就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文件具体内容涉及加强作业管理。舆情总量大幅上涨,并集中出现两次峰值。

1.png

     手机、睡眠管理热度最高,有4个微博话题阅读量破亿。从具体讨论情况来看,一般网友的意见表达分散于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五个管理”这一表述未在全网范围内形成记忆点,专业媒体、教育系统内部使用较多。

2.png

     二、舆论关注点及问题分析

     综合媒体报道评论、业界声音及网友意见,可以看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个管理”热度表现如下。

3.png


     作业管理热度最高,如何在作业管理环节给家长“减负”、如何科学设计作业等受到集中关切。

     2020年10月,江苏一位家长因不满“被要求批改作业”而退出家长群的舆情事件发生后,涉及作业的“家校争端”频见舆论场。教育部多次强调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并在作业管理环节给家长“减负”,各地也相继出台文件叫停让家长批改作业。今年两会期间,“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家庭作业”等意见建议引发较大争议。综合各方意见,“作业争端”的主要矛盾在于家长和学生对“被要求”批改作业、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和超出能力范围的“奇葩作业”感到不满,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明晰家庭和学校的责任边界才是重点。

     睡眠管理热度次之,部分网友对“睡眠令”持消极态度,认为中小学生“睡得少”“睡不好”是一果多因,落实难度较大。从现实情况看,家长更多承担着监督学生睡眠的任务,学生校外生活安排、家长的认知等都是影响学生睡眠时间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因而,落实“睡眠令”,除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努力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必不可少。还有观点指出,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只是第一步,还应争取让他们“睡得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明天要交的作业还没完成、要考的内容还没复习好”,学生也很难睡好觉。

     在当前手机逐渐成为出行和学习“必需品”的形势之下,如何科学有效管理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是各地探索重点。此前,教育部发文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也引发了部分质疑声音。有学生反映,上学乘坐公共交通需要刷卡(手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查验健康码也是出行必不可少的一环,“不带手机去学校根本不可能”。也有家长表示出于对孩子人身安全、联络便捷等考虑,希望孩子能随身携带手机。此外,手机游戏、教育类APP、校内校外网课培训等也是影响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重要因素,如何调动游戏厂商、在线教育企业、校外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手机管理,也需统筹考量。有专家呼吁教育部门与学校灵活对策,探索如何“由堵到疏”,让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并合理利用手机,避免“一刀切”。

     社会各界普遍肯定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开展体育课程与考核存在不同意见。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提到当前“小眼镜”“小胖墩”现象突出,呼吁增加体育课时,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针对各地逐步增加体育中考分值的做法,有网友认为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无可厚非,但将其变成考试会增加学生负担,且个人体质存在差异,考核项目和方式难以统一,考核的科学性与公平性无法保证。近日,北京一学校宣布全校学生早上到校后统一进行40分钟的体育锻炼,再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这一做法引发网友吐槽,认为早上高强度运动对学生身体健康不利,且会影响后续文化课学习状态和效率,现实意义不大。

     设置问题课外读物“防火墙”、打击以课外读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获得广泛支持,各方期待政策文件尽快转化为治理成果。舆论普遍支持《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认为填补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空白。也有网友呼吁逐步清理中小学图书馆中的盗版读物、有害读物、陈旧读物等,并建章立制不断优化管理。

     三、研判建议

     1.社会各界普遍肯定加强“五个管理”的重要性,但对部分政策规定存在不同意见。建议各地在落实过程中,充分吸收多方观点,因地制宜推进政策落实,避免简单化操作。

     2.“五个管理”涉及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多个主体,如何调动不同主体的积极性,还需各地各校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要厘清家校社三方的教育责任边界,警惕“共育”变成“互推”。从育人观念方面出发,提供科学多元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引导不同社会主体坚持行业自律,并从教育治理的角度加强监管,确保其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偏航。

     3.从现实情况来看,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个管理”紧密相连,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思路,使之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应避免将“五个管理”割裂来看、就事论事,在加强治理时应有整体设计,以小切口牵动教育评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大改革。

     4.在区域和学校层面注重实践创新和经验总结,多生成、多推出有启发、可借鉴的解决方案。在解决实际难题的同时,也可进一步形成地方教育和学校改革发展的优秀案例和成果经验。

     (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出品,孙梦捷、孙谦制作,张以瑾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