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班额”瘦身,看看各地的“成绩单”怎么样
作者:智库分析师 来源:智库 日期:2021-10-30

     “大班额”问题由来已久,被视为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多次发文明确消除“大班额”时间表,要求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今年年初,31省市区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出炉,各地消除“大班额”取得的“成绩单”也陆续揭晓,中教传媒智库对此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一、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大班额”的表述和分析

     梳理各省市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可见(见下图),共有11个省提到“大班额”这一话题。河南、重庆、海南等9地表示不同程度消除或缓解了“大班额”现象。甘肃和吉林两地将在2021年继续推进消除“大班额”的工作,甘肃提到2021年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大班额”,吉林则将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作为未来一年的工作重点。

微信图片_20210511162022.png

     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具体表述也有所不同。河南、宁夏两省明确提出,“基本消除义务阶段‘大班额’现象”。江西、陕西均以具体数据来呈现,江西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降至3.75%,陕西下降至2.4%。此外,湖南则表示已超额完成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任务。

     二、舆论关注点分析

     1.各地消除“大班额”工作成效明显,舆论对此普遍称赞。随着地方两会的召开,各地媒体对当地消除“大班额”取得的成果与进展进行了集中报道,获得一致称赞。网友认为消除“人满为患”的班级,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杜绝安全隐患。

     2.部分地区消除“大班额”过程中,因方式不当引发争议。2020年9月,因消除大班额导致教室不够,郑州一小学被曝安排多名学生在简易板房上课,引家长强烈不满。此前,湖南耒阳、娄底也因消除“大班额”,强制“分流”部分公办小学的学生到其他民办学校。

     3.彻底消除“大班额”现象还需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有观点认为“大班额”瘦身并非一日之功,也不能仅盯着某个具体现象,而是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学位紧张、师资力量短缺、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等根源性问题解决好,从整体上改善教育生态。

     三、研判建议

     1.尽管在教育部划定的时间表内,各省市区在消除“大班额”方面成绩不错,但这项工作没有“完成时”,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仍须高度重视,继续将其列为重点工作来抓。针对“大班额”问题仍然存在的地区和学校,地方教育部门应尽快摸底排查,统筹规划,制定针对性措施,细化和明确消除“大班额”的任务书和时间表,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

     2.在消除“大班额”过程中,各地应吸取已有经验教训,因地制宜,采用稳妥方式缓和推进,避免因方式不当引发不必要的新矛盾、新问题。需提前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充分考虑学生和家长的利益诉求,积极争取理解与支持,确保消除“大班额”工作平稳推行。

     3.各地需完善消除“大班额”的长效机制,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加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确保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和均衡配置。利用学籍管理平台,强化“大班额”防控和监测机制,确保实际班额与学籍系统一致,保证已达标学校不出现新的大班额问题。也可提前对区域内适龄儿童就学信息采集,充分运用大数据比对分析,科学预测秋季学期中小学班额增量,预防新生入学可能存在的学位不够的风险。

     (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出品,孙谦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