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成为家园共育同路人,中国教育报近期报道了三个案例
作者:智库分析师 来源:智库 日期:2021-05-27

     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园共育是高效培养幼儿习惯、创办优质学前教育的必然路径,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那么,该如何让家长成为家园共育的同路人?

     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幼儿园:开设家长育儿知识课程,提高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水平

     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幼儿园在“家园共育”的实践中发现,部分家长在参与“家园共育”中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行为,缺少科学的育儿知识。因此,幼儿园开设系列课程,从幼儿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集中向家长传递科学育儿知识。

     一是开设家长课堂、举办辩论,避免家长让幼儿超前学习。尽管幼儿园不断告诉家长,不能搞“小学化”,但许多家长仍然提前教幼儿机械地认字、写字。针对这一普遍问题,大足区实验幼儿园邀请专家开设家长课堂。专家将“儿童手部骨骼生长图”直观地呈现在家长面前。让家长了解幼儿手部在6岁以前的骨骼与肌肉群发育不健全,不适宜进行精细的书写动作。同时,幼儿园大班每年下学期都召开“‘小学化’是否有利于幼儿成长”的家长辩论赛,通过争论、反思,家长慢慢意识到“小学化”的危害。

     二是为家长开设技能课,引导家长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大足区实验幼儿园位置较偏远,家长的家庭育儿观念普遍落后,溺爱型家长不在少数。如小班幼儿咀嚼能力普遍偏弱,调查后发现,原因在于幼儿进食过于精细。基于此,幼儿园邀请儿童保健专家开展膳食沙龙,家长将制作的食物带到幼儿园,膳食专家进行点评、培训。针对幼儿自理能力弱的问题,幼儿园开设“我是宝贝加油站”,让家长将游戏、儿歌、绘本中培养自理能力的内容教给幼儿,让幼儿练习穿脱衣服、鞋袜等技能。

     三是实施“护苗‘心’课程”,让家长学会识别孩子内心世界。针对近些年幼儿自闭症、多动症、社会适应差等日渐增多的情况,大足区实验幼儿园实施“护苗‘心’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沙盘游戏等形式,向家长科普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发病年龄和病情趋势等。让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方面,不被动等待,不乱贴疾病标签,发现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力量。

 

     西安市第二保育院:举办教育沙龙,开展亲子活动,树立“好爸爸”形象,促进爸爸角色回归

     为促进爸爸角色回归,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西安市第二保育院举办教育沙龙、亲子互动活动、树立“好爸爸”榜样等,促进家园共育中爸爸角色的回归。

     1.定期举办教育沙龙,帮助爸爸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改善爸爸的教育策略

     如何向爸爸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爸爸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西安市第二保育院定期举办教育沙龙,一方面由园方组织主题分享活动,另一方面邀请爸爸们聚在一起,自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改善爸爸的教育策略。

     一是组织主题分享活动。由保育院组织“你了解孩子吗”“孩子教育中爸爸的角色”等主题分享活动,通过展示现实案例,帮助爸爸们全面认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感知妈妈与爸爸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不同作用,了解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语言、性格、情绪、社会交往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二是定期举办教育沙龙活动。西安市第二保育院举办“爸爸见面会”“爸爸在线”等活动,邀请不同年龄的爸爸聚在一起,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爸爸们分享育儿经验、提出困惑、讨论解决办法。比如,“孩子跟我不亲怎么办”“和孩子妈妈的教育理念有冲突怎么协调”“和孩子在一起应该做什么”“孩子太胆小怎么引导”等。通过学习、交流,爸爸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对比中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汲取好的经验,改善不恰当的观念和做法,让爸爸在处理亲子关系时更从容。

     2.开展亲子互动活动,提高爸爸的陪伴质量

     爸爸应该和孩子共同进行什么活动,在活动中如何与孩子互动?西安市第二保育院从实践层面策划了亲子互动活动,提高爸爸的陪伴质量。

     一是安排爸爸参与孩子的六一活动。为了改善亲子活动总是妈妈参加的现状,每年六一儿童节,西安市第二保育院会召集爸爸们参与孩子们的“六一”游戏活动。活动中,爸爸们会笨拙地学习孩子的早操,会在“碰一碰”游戏中用粗糙的胡子蹭孩子的脸,会和孩子在一张小小的报纸上紧紧相拥,会和其他爸爸撑起长长的溜溜布,让孩子一个个爬过。

     二是举办“跟着爸爸逛超市”活动。“跟着爸爸逛超市”活动要求爸爸带着孩子在规定时间,使用规定金额在超市采购家庭一日三餐所需的食材。活动中,爸爸和孩子商量一天的食谱,决定要买的食材,学习“如何挑到好的蔬菜”,探讨鸡肉、猪肉、牛肉、鱼肉的区别等。购买结束,孩子在爸爸辅助下,向评委妈妈介绍采购成果。活动后,每组家庭会晒出爸爸带着孩子利用食材准备饭菜的过程。让爸爸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理财意识和健康饮食习惯。

     3.让爸爸走进课堂,打造专属广播站,树立“好爸爸”榜样

     为提高爸爸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在孩子和家长群体中树立“好爸爸”榜样,带动更多爸爸走进幼儿园,西安市第二保育院推出了“爸爸进课堂”和“快乐波波堂”活动。

     一是举办“爸爸进课堂”活动。如“牙医爸爸进课堂”——邀请牙医爸爸为孩子讲解如何保护牙齿;“警察爸爸进课堂”——邀请警察爸爸为孩子讲述如何保护自己;“解放军爸爸进课堂”——邀请解放军爸爸带领孩子跑操、打军体拳……“爸爸进课堂”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对不同职业的认知,也树立了爸爸光辉、高大的形象。

     二是打造属于爸爸和孩子的广播站。西安市第二保育院邀请父子(女)搭档做主播,讲述历史故事、传播育儿知识、预告未来天气等。为了在播报当天完美呈现,爸爸需要提前带着孩子共同挑选有趣的故事,熟悉故事内容,梳理播报稿,划分彼此要播报的内容,进行播报练习,鼓励孩子大胆表达。每一个环节,爸爸都耐心与孩子交流,解答孩子的疑问,专属广播站成为促进爸爸和孩子变成亲密朋友的“催化剂”。

 

     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发挥家长专长,让家长参与幼儿科学教育

     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考虑学生家长主要来自中科院各大院所,因此,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科学教育中,发挥家长专长,提高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参与度。

     一是成立家长顾问团。家长顾问团的成员主要为中科院各大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员选择采用自荐和他荐方式,幼儿园结合报名成员的职业特点组建顾问团,由园级家长工作负责人一对一邀约。最终选择15名课程顾问,聘任为幼儿园顾问团成员。为方便幼儿园的统筹管理与工作协调,幼儿园为顾问团成员建立资源共享工作群,定期发布幼儿园和班级需要顾问团协助支持的信息。

     二是利用家长的科技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对科学主题开展深度研究。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科学主题活动中的部分项目,仅靠园所资源难以实现,需要利用家长拥有的科技教育资源,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例如,在“蔬菜宝宝”项目活动中,由家长顾问团向班级提供农科院农场资源,同时,家长积极参与到项目活动中,利用假期,家长和幼儿在农场进行实地观察、操作、探索。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而且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农民种植的不易。幼儿改变了不吃蔬菜的挑食习惯,甚至主动向周围小伙伴宣传多吃蔬菜。家长看到幼儿的变化,更乐于参与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是搭建信息平台,向家长宣传家园共育理念。幼儿园搭建教师、家长交流的平台“微园通”,该平台为家长呈现班级科学活动剪影,便于家长了解班级活动动态。在“微园通”家长观摩体验小记中,家长可以针对自己的观摩体验,发表意见,同时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等。

 

     (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出品,黄慧制作,张以瑾监制;内容综合整理自中国教育报2021年3月21日文章《大脚跟小脚,育儿更“走心”》,2020年12月13日文章《让爸爸陪伴流行起来》,2020年11月22日文章《家园一体,创建科学探究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