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臻:单元教学的运作机制——综合性教学活动
作者:卢臻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日期:2023-04-28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探索大单元教学,应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可见,综合性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超越零碎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温床,它的运作机制就是实现学生真正理解的外部条件;没有这个外部条件,单元教学设计仅是教师预设的促进学生理解的理想文案,在教学实施上必将流于传统的“零碎教学”。

      零碎教学课堂上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设问多——“满堂问”,另一个是学生活动多——“满堂动”。前者将学生的大脑当作教师思维的跑马场,过于频繁的问答活动将学生认知片段化;后者以外显的学习行为代替学生建构、运用知识的内在活动,过于密集的指令性任务将学生的认知肤浅化。与此相反,综合性教学活动根植于素养导向的单元目标,以系统建构单元知识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目的,围绕单元基本问题或主问题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下探求知识内在联系的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性认识,逐步建立某领域的知识体系。

      按照学习心理学,教学活动包括刺激情境和认知要求两大要素,其中“刺激情境”就是能够让学生的思维特质得以表现的环境,即申明“因何学习”的背景;“认知要求”则是对情境刺激下学生所作反应的规定,即讲明“做什么”的任务。综合性教学活动的“综合性”特征,就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其“刺激情境”不是具体的学科背景或知识背景,而是真实的社会生产、生活场景,如前所述,这种场景包含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信息复杂,涉及广泛;二是其“认知要求”指向建构及运用知识的认知过程,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事实性信息、概念等,还要探求信息、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推理等获取有意义的结论,因此其认知过程是高端的、复杂的。

      以高中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章节为例,某教师为达成“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这条课程标准,经过一定的目标细化,围绕吉利轿车的选址,以问题形式设计了6个教学活动。如下:

      吉利首个生产基地建在浙江台州的区位条件有哪些?结合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企业进行工厂选址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影响吉利汽车“迁都”杭州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吉利的四个生产基地均位于长三角地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在全球设立研发中心,这一系列举措说明什么?在全球化战略中,吉利在世界各地设立研发中心的目的是什么?

      这6个问题一步步揭示了随着时代发展工业区位主导因素的变化,体现了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但这是“教师化”的认知过程,教师代替学生提出问题,同时又通过媒体展示、讲解等促使学生直观认知,大大降低学生认知难度,缩短学生思维过程,导致学生在被动应答下零碎认知工业区位因素。其实,如果教师着眼于建构知识,这6个问题完全可以包含在一个综合性教学活动之中。比如:

      1998年首辆吉利轿车在浙江台州问世,之后吉利集团先后在宁波、上海、路桥投资汽车整车生产项目,2003年吉利总部决定迁至杭州,至此其4个生产基地均位于长三角地区;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杭州、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宁波4个研发中心;2016年,吉利新能源整车项目落户杭州大江东,标志着吉利汽车转型升级又迈出重要一步。吉利轿车为何一再“迁都”?请结合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及社会发展,分析不同时期影响吉利轿车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以空间转换为线索形成研究性报告。

      不难看出,这个综合性教学活动情境真实、复杂,囊括了以上6个问题背景所包含的信息,在不同时空描述中彰显区位因素对工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以此引起学生注意;又以一主问题“吉利轿车为何一再‘迁都’”明确学习主题,将学习聚焦在区位因素的探讨上;之后以“分析主导区位因素”“形成研究性报告”明确学习任务,规定了高阶认知过程和具体的学习成果,学生不仅知道“因何做”“何时做”,还知道“做什么”“用何做”和“做出什么”及“做到何种程度”,这就是主题性、项目化学习,它体现了学习的探究性、建构性本质。

      (作者系特级教师、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