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长出学习的能力
作者:侯明飞 郑君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日期:2023-08-30

      与很多小学不同,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简称“浑南九小”)的课堂,课时长达1小时。一堂课由“学科课程+脑动力课程”组成,学科课程是国家课程,脑动力课程是校本课程。学科课程学完,自然进入校本课程学习。这里的学生在课堂上享有高度的自由和充分的自主,需要去卫生间或喝水,跟老师示意一下即可。

    这是一节数学课。

    开课伊始,黑板上即呈现本节课学习清单,明晰目标后,学生进行5分钟“开口读”,开口读后15%的A层学生可直接进入当堂练;其他学生通过“‘e’讲师导”后,其中70%的B层学生进入当堂练;其余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后又有10%的C层学生进入当堂练;最后,在“师辅生辅”下5%的D层学生也可进入当堂练。从自主学到合作学再到辅助学,学生的学习就这样依据学情自然分层,而教师则嵌入式融入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当堂批改,体现精准反馈与即时性评价,最终实现学习精准帮扶,问题动态清零。

    在学生团团坐的课堂上,教师以“列清单”为指引,使学生对本堂课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做到清晰认知。在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路径和必要的学习支架基础上,通过“开口读、借资源”等环境支持,助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掌控学习时间、学习进程,体验完整的自主学习过程,并通过自我反思、即时反馈等适时进行自我调整。

    课堂结构的重组

    浑南九小的课堂有一个朴素的名字“一堂两段三清”。“一堂”即一节课时长为1个小时。“两段”分为学科课程和脑动力课程两段,两段时间依据学情做到科学配比。“三清”指当堂学、当堂练、当堂判。这样的课堂聚焦“五大看点”,即看时间分配、看目标达成、看题量设定、看批改反馈、看辅导跟进;体现“三个+”,一是“e”讲+师导:选择恰切“e”资源,以问题为中心,创设情境,任务驱动,落实核心素养。二是自学+互学:生生交互,主动交互,让合作学习自然发生、真实发生。三是师辅+生辅:“一对一”进行个别帮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可适当降低难度、放慢进度,关注并满足有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九个指向”,即开口读,列清单,借资源;课后题、练习册、脑动力;全批、全改、全辅导。

    所谓开口读,要求有组织、出声读、快速读。开口读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操作方式。课上进行小循环开口读,读当堂课的教材和练习册内容;大循环是利用课下10分钟,读整本书和练习册内容,通过开口读串联知识逻辑和结构,形成系统知识。

    所谓列清单,要求依课标、知学情、任务清。依课标即以新课标五大核心理念为依据: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基于跨学科教学观的课程组织,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知学情,即精准了解学情,包括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任务清,即学习目标清晰具体、可操作、可评价。

    所谓借资源,指教师、同伴、教材、文本、视频、图片、学具等都是资源,由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与何种资源进行互动,从而建构新知。借资源要求围绕问题、资源优化、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次序合理,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教、围绕问题学,关注问题层次。依据布鲁姆学习目标的六个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呈现教学分层。这六个层次既是知识难度的六层次,也是学生理解能力的六层次,更是教师问题设置的六层次。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和判断知识、理解能力和问题设置层次这三者的匹配度,依据重难点内容,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适切资源交互,主动建构新知,把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放在首位。

    所谓课后题、练习册、脑动力,要求区分人、区分题、区分量、区分时。根据学生能力强弱和学习需要进行习题类型、难度和习题量的设定,做到精准帮扶、因材施教。根据学情,课上完成不了的课下完成,教师需要做跟踪指导、评价和帮扶。脑动力课程和题量要严格按照从学校到年级组到班级再到学生四级架构落实,从量和质两个维度进行层层落实;要求教师关注质量,及时批改,有保底意识,有下限、无上限;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脑动力课程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上,还可以延伸到课下,做到“常伴随”。

    所谓全批、全改、全辅导,要求方式灵活、抓住生成、精准讲解、即时反馈,根据习题类型和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评改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可循着“新问题—新生成—新难点—新突破”这一线索,尊重学生学习权和创造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大胆质疑精神,厚植“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生成沃土。

    学力生长的“三大法宝”

    “开口读、脑动力和回头做”是“一堂两段三清”课堂的三大法宝。开口读聚焦形成系统知识结构,直指学生理解力和快速检索信息能力培养;脑动力聚焦逻辑思维能力,直指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回头做聚焦学习规律,直指知识逻辑结构的架构。

    开口读是基于现代脑科学、深挖大脑信息编码机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背后的底层逻辑提出的能够提升有效记忆、激发精确理解的创新学习方式。开口读的研发遵循大脑接收信息、理解信息的机制:学生在进行朗读学习资料的过程中实现大脑对信息的隐性输入,这是信息全纳环节;随着朗读频次的增加,隐性信息显性化,大脑对信息进行模糊理解;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的课堂讲解形成外部的信息刺激,与学生之前形成的内部信息发生连接,信息得以聚焦,大脑基于模糊理解进行有意识的理解,从而形成精确理解;最终通过当堂学、当堂练完成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开口读具有三大价值:一是在朗读的过程中实现信息全纳,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二是利于学生向内检索信息,提高快速检索信息的能力;三是将碎片化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系统的能力。

    脑动力课程是学校基于学生抽象认知五阶层认知规律开发的《汉字游戏书》《心智运算》《心智多米诺》《国际象棋》《四巧板》等发展学生大脑动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系列课程。脑动力课程兼顾文理逻辑,涵养学生身、脑、心全领域发展,在认知逻辑上与国家课程同频共振、相辅相成;重点发展学生图像思维、图形思维、结构思维、符号思维、概念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系统抽象认知能力,活化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脑力,延长学生思考长度,提高学生思考复杂度。脑动力课程能够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思考活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内驱力来促使思考持续进行。同时,脑动力课程具有缜密的思维连续性,能够修复学生思维断层、激活大脑动力,使学生在持续接受脑动力课程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认知能力,形成强大的思维力、专注力和理解力,并迁移到国家课程的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头做是温故而知新,遵循学习规律,让学生回头重新做低年级的练习册,在折返练习过程中,逐渐将积累的知识碎片转化成系统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认知能力会不断提高,曾经不解的难题,随着心智的成熟、理解能力的提高,将变得得心应手。

    “一堂两段三清”课堂坚持三项原则,即守正创新、精准帮扶、动态清零。所谓守正创新,其中守正有四层含义,一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二守“双新”“双减”具体要求,三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四守灵动教育五大规律,即温故知新的学习规律、系统抽象的进阶认知规律、自然成长与人为干预的平衡生长规律、教学相长的教师发展规律、听觉辨音能力先发展的语言习得规律。其中创新的三层含义,一是课堂创新,全面实现减负提质;二是教师创新,培养一专多能教师队伍;三是学生创新,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所谓精准帮扶,即教师针对学生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切的资源支持,通过层层搭设学习支架,让学生自主攀登学习高峰。精准帮扶不仅贯穿课堂始终,更延伸到课堂之外,持续跟进,一帮到底。所谓动态清零,即课堂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分解在动态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对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进行即时性指导、即时性反馈,做到层层帮、层层清,帮到底、清到底。

    课堂变革的底层逻辑

    学校基于灵动教育理念,围绕“教师、学生、资源”三者关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课堂模式动态图和课堂评价手册,让课堂呈现出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样态。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双减”背景下,我们的课堂变革日益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和教育价值。

    一是师生价值重新定位。强化“学本位”弱化“教本位”。学生向前一步成为主人,教师退后一步变成资源。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可选择的学习资源和环境支持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任务。课堂上,“学练批”结构一体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学校独特的课堂模式吸引着市内外同行纷纷来校“取经”。

    二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历次课改也一直在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但事实上传统的课堂还是“一刀切”,抓中间放两头,导致学优生吃不饱,潜能生吃不着。“一堂两段三清”课堂正是通过改变结构、重塑功能,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学练评一体化贯通。“一堂两段三清”课堂结构简约,学的方式、练的方式、评的方式,自然流畅一气呵成,低结构,不烦琐,去冗余,重实效。当堂学、当堂练、当堂判这“三清”的价值直接回应“双减”的减负提质,真正做到了堂堂清、日日清。

    教育只有真正遵循生命成长的轨迹、从生命维度看到未来教育的底层逻辑,才值得我们期待与回应。《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规定:“学会学习”的能力是实现“有本领”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育者只有真正帮助学生建构并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他们从容地在不断变化的场景和任务中,灵活地自我更新和积极应对。这是课堂变革的底层逻辑,也是教育者对培养面向未来学生的朴素期待。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