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融合课堂的“魔方”
作者:徐兆宏 朱彦斌 宋一郎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日期:2023-06-09

      在名著阅读《水浒传》的基础上,语文朱老师邀请我和美术宋老师参与九年级(27)班的一节项目式主题学习融合课《水浒英雄好汉角色手办宣讲会》,我积极参与其中,感慨颇多。

      “素养化”体现融合课堂的关联性。生活中的智力玩具魔方对学生来说,为什么具有吸引力,就在于它的魔性十足,色彩既好看,拼图也不易。关联性带来的挑战总是那样刺激。

      这节《水浒英雄好汉角色手办宣讲会》既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善于利用泥塑制作凸显水浒好汉人物的性格特征,从“形似”的角度进行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提高美术素养;还需要学生立足语文名著赏析、文创作品宣讲与推介,在“神似”上进行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方面的交流与汇报;更需要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陪伴下,从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角度进行价值辨析与价值引领,以突出融合课堂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课程价值导向。

      课堂上,只见学生制作的泥塑作品栩栩如生,再现了人物的原型,文创作品的宣传海报、展台设计和水牌制作别具一格,人物服饰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自然,人物造型局部细节塑造可圈可点,直抵人心。

      “善思辨”体现融合课堂的综合性。这节以名著阅读作为跨学科融合的主题活动课,要求学生先画出“阅读名著人物关系图”,主图为水浒英雄好汉人物谱,现场生成人物关键词(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并要求每一宣讲组在道具卡片上写出关键词,粘贴上去,并说出选用这些关键词的理由。

      这一过程充满了学生思维进阶的层次性、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美术、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师的即展即评更是这节融合课的最大亮点,从文创作品的“美术收藏价值、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价值和为人处世的普世价值”逐一生发学生的课堂思辨点,允许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与辩论,学生从“敢辩”到“会辩”再到“善辩”。

      当朱老师把“建议《水浒传》从中小学教材与课外读物中清除”这个热点话题抛出时,学生的思辨一下子升温,不赞同者与赞同者自行分成两组阵营进行思维对抗,其辩论的技巧既有常规的备战术,也有非常规的“诱敌陷阱法”“假设驳论法”“弱点纠缠法”,思维的聚焦与发散,创造性思维被成功激发,学生完全沉浸在课堂的最美状态之中。

      “可操作”体现融合课堂的实践性。跨学科的课堂融合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师生共同行动,既有课前铺垫,也有课后拓展延伸。这节融合课从学生课前编制和印发《水浒英雄好汉应援手办宣讲会筹备指引》开始,就根据任务单指引与团队成员分工协作表进行跨学科学习,做好宣讲准备,提交相关资料,每一个文创作品基本信息表包含“文创团队”“文创作品名”“文创形式”“文创意图”“文创价值”等五个A级指标中10项b级指标。组内学生先评比,最后入围班级评选并进行展示宣讲的只有四件文创作品。在征求全班学生及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作出《水浒英雄好汉手办宣讲评价表》,从“作品宣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演示文稿”“创意表达”等方面对师生进行综合评定。

      学生课堂即兴创作的对联“学李逵赤诚丹心有情义,弃其短随心所欲有底线”,以及获得最佳宣讲组的选手代表的获奖感言:“从世界文明所发挥的作用看,鲁智深是水浒传108好汉中绝无仅有的,鲁智深是中国人心中的好汉,也是外国人眼中的英雄,鲁智深是我国最先走进欧洲文坛的小说人物,对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现实社会需要树立的道德模范来看,鲁智深身上体现出诸多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当然,在法治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代社会,我们还需要一个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规则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的新时代鲁智深。”

      本节课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在主题项目内增强跨学科融合的贯通性和创新性。

      (作者徐兆宏单位系江苏省宝应县射阳湖初级中学,作者朱彦斌、宋一郎单位均系广东省广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