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春市双阳区始终把人才作为助推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创新的“第一动力”,坚持引智和引才、内培和外引“双并重”,以务实举措,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高地。
重构区级“指挥部”。积极壮大人才工作机构,成立人才服务局和人才引进服务中心,设立160名事业编制的产业紧缺人才编制池,构建机关企业共享人才模式。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制,将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拓展到33个职能部门单位、8个乡镇街道。建立主责清单、推行分类管理,制定重点任务清单、工作职责清单,全面推行“一项重点任务、一套班子服务、多个部门联动”的专班化推动工作模式,细化工作流程,压实工作责任。 统筹建立“信息库”。坚持“深远”的战略眼光,着力从科研成果、产业项目、社会资本、人才中介机构四个维度打造“信息库”,全方位摸清本土“六支人才队伍”信息,深化大校大院大所科研成果跟踪服务,掌握发展动向等情况,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以需求为导向,全面摸清区内产业优势、项目及人才需求,打造产业项目信息模块。发挥职能部门优势,将商会等社会资本情况纳入“信息库”,与科研成果及产业项目衔接。与北方人力资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接,确保猎头公司等人才中介机构信息准确入库,助力企业引进高端人才。
突出打造“双平台”。深化校企地合作三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重点搭建校企地对接、成果转化“双平台”。先后召开域内企业、高等院校座谈会,推动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进行深度交流对接。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组织双阳籍高校大学生与企业进行磁吸对接,畅通校企交流渠道。组建双阳区校企合作联盟,成立科研成果转化专班,打造省科技计划项目13个,争取科技创新专项资金821.8万元,初步打通“政产学研金”通道,向资金注入项目、项目引进人才、人才助推产业的良性循环稳步迈进。
营造重才“生态圈”。坚持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深入“服务人才”,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22位区级领导干部帮助45名专家人才解决科研项目资金落位等40个问题。创新举办双阳区首届“青年人才夏令营”活动,组织230余名双阳籍在校大学生开展集中学习实践活动,2名大学生现场签订实习协议,赢得了人才与企业的双向认可。设置产业人才服务专员,搭建线上线下“双线联动”引才招聘平台,组织招聘会35场次,面向“双一流”高校引进优秀人才34人。为28家“专精特新”企业开设风采展示专栏。优化“人才秘书”服务机制,筹划建设人才公寓,提供个性化中医保健服务,组织开展技能提升培训、青年人才座谈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