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方两会教育舆情分析报告
作者: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 来源:领教智库 日期:2022-03-03

      2022年1月4日起,各省区市陆续进入“两会时间”。2月14日,因疫情推迟的天津两会闭幕,至此,31省区市两会全部结束。地方两会召开期间,教育议题作为民生热点引发较高关注。


一、舆情走势分析


      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监测显示,1月4日—2月28日,与2022年地方两会教育议题相关的网络数据总计387040篇/条。其中,新闻网占比48.45%,客户端占比26.27%,舆情数据总量主要由媒体报道推高;微信占比20.32%,微博占比3.16%,社交平台反应较平,自媒体、一般网友参与度不高。


数据来源.png


      监测时段内共出现1月7日、1月10日—14日、1月17日—28日、2月9日—11日、2月14日—19日、2月21日—25日六波舆情峰值。最高峰值出现在1月17日—1月28日,共有26个省区市两会在此期间召开。前四波峰值出现原因与各地两会集中开幕、政府工作报告集中发布相关度较高;后两波峰值与地方两会总结报道、全国两会话题预热有关。


舆情走势.png


      从媒体报道与反响看,“双减”、家庭教育话题热度较高,分别有2篇报道进入榜单。从地域来看,围绕北京、河南两会相关情况的报道集中:北京代表委员就教师轮岗、减轻教师负担建言献策;河南代表委员则聚焦于学校营养餐、推广全民阅读等议题。


热点报道.png

 

二、舆论关注点分析


      基于全网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可见,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双减”、家庭教育、学校托管服务、产教融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生心理健康等25个方面。


关注点.png


      “双减”相关议题最受关注,如何进一步巩固“双减”成果在会场内外引发热议。多地代表委员认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是持续推进“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

      如何高质量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提升家庭教育有效性成为各方建言献策的焦点。上海市妇联递交了《关于加快上海市家庭教育地方立法的建议》,媒体报道较多。

      职业教育方面,产教融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高计划”等内容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较多体现。近期各类创业与投资机构也在加快面向职教领域的布局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职教政策利好趋势将持续。

      高等教育相关讨论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双一流”建设、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等内容展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于近日出炉,如何在淡化身份色彩的前提下做好“双一流”建设工作备受热议。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教不低公”仍是舆论普遍期待。有人大代表提到教师是落实“双减”的主力军,建议相关部门探索弹性工作机制,通过建设智慧平台减轻教师的非教学压力,引发较多共鸣。

      此外,近年来中小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极端事件多发,厌学、抑郁症、焦虑症低龄化日益明显,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多举措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呼声较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推高普惠性学前教育、乡村教育等议题热度。


三、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内容分析


      1.2021年教育工作回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类重要教育政策、教育行动计划发布启动。综合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工作成果可见,“双减”、新增幼儿园中小学学位、高考综合改革等成果较为瞩目。

      28个省区市在去年教育工作回顾中提到“双减”。“认真落实”“稳步推进”“初见成效”是各地总结描述“双减”工作的常见表述。山东、黑龙江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超过95%。吉林、天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山东课后服务惠及826万名学生。

      14个省区市在去年教育工作回顾中提到新增幼儿园、中小学学位。浙江新改扩建农村普惠性幼儿园113所、新增学位3.75万个,新改扩建中小学116所、新增学位15万个。海南“一市(县)两校一园”工程圆满收官,累计引进中小学幼儿园83所,提供优质学位16万个。云南着重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发力,解决高中阶段21.64万个学位缺口。

      10个省区市在去年教育工作回顾中提到新高考、高考综合改革。安徽、甘肃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重庆、河北重点强调了新高考“首考”情况。江苏、辽宁、广东新高考平稳落地。


      2.2022年教育工作部署

      从各地对2022年教育工作的部署来看,“优质”与“特色化”是最主要目标,并重点在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重塑县域教育生态等方面谋篇布局。

      31个省区市在工作部署中提到职业教育。内蒙古、青海将持续实施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和中职学校“双优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东将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高校,完善中职、高职、本科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28个省区市在工作部署中提到“双减”。安徽、浙江等地将重点完善“双减”配套措施,巩固扩大“双减”成果,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

      15个省区市在工作部署中提到教师队伍建设。陕西、湖北、吉林将继续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要求。湖南、山西、贵州、广东将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13个省区市在工作部署中提到县域教育。西藏、河南、青海将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安徽、内蒙古将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江西、福建将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此外,与去年情况相同,发展家庭教育仍仅有湖北一地提及,和舆论场上家庭教育相关议题热度形成反差。

 

四、综合研判


      1.2022年地方两会教育舆情态势总体平稳,传播内容以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声音为主,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舆情热点,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整体活跃度不高。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应围绕“双减”、家庭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心理健康等重点工作和热点议题,合理设置议程,做好两会舆论引导工作。

      2.“双减”首次成为地方两会重点议题,预测校内教学质量提升、“双减”背景下中考分流引发的教育焦虑、“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双减”延伸至高中后出现的新问题将在全国两会期间进一步受到关注。

      3.家庭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较少被提及,但相关舆情事件多发,社会关注度高,地方党委政府需进一步强化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

 

      出品 | 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 教育大数据研究院

      制作 | 孙谦 于健镕 孙梦捷

      监制 | 张以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