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打造灵动课堂
作者:董艳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日期:2021-08-27

     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更好地实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打造灵动的生命课堂,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二中学化学团队充分利用毗邻郭永怀先生故居的地域优势,将永怀先生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矢志报国的爱国精神、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和甘为人梯的育人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把学习、弘扬永怀先生的精神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全力打造“问题导学”五环生命课堂教学模式,重塑化学课堂,培养具有人文底蕴和家国情怀的、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阳光学子。

  

     在质疑释疑中唤醒自主学习动机

     “问题导学”五环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是:自主先学—合作展学—点拨促学—检测固学—总结悟学,每一环节以“设计问题”为核心,问题的设计以不断深化的学科知识为明线,以蕴含的学科思想和永怀先生的精神为暗线,以有效的提问和问题的实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为目的,帮助学生建构学科知识,提高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唤醒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有效帮助学生提取知识信息、架设思维支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提升创新素质。

     

     “问题导学”五环生命课堂的教学过程

     “自主先学—合作展学—点拨促学—检测固学—总结悟学”是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五个环节,而站在教师的角度,从整个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来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


     提炼核心问题,架构课堂知识

     核心问题是指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深度学习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认真解读教材,明确教材重难点,确立每节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知识结构和内部关联后,对每节的多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比较、筛选,以学情为出发点,提炼出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统领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问题。这些核心问题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特点,问题自身的信息量比较大,学生单独完成存在一定的困难,往往需要通过师友或小组间的合作解疑答惑。

     核心问题提炼出来后,才能进行由核心问题牵引的“自主先学—合作展学—点拨促学—检测固学—总结悟学”五步授课模式,通过“问题—思考—交流—反思”,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剖析核心问题,细化课堂知识

     第二步是以核心问题为中心,衍生不同层次的推进问题。推进问题应围绕核心问题不断聚焦与深化、归纳与引申,从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具体策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将问题置于真实情境,引申出探究问题:教师应时刻关注社会上的热点信息或校内外发生的与化学学科相关的话题,从中找到合适的素材以承载每节的知识;将化学问题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在真实的化学情境中思考、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在开放的动态的学习环境中促进知识的建构。

     以学习目标为起点,推进基础性问题:基础性指问题设计基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完成的。依据核心问题,科学制定学习目标,有计划地设计基础性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夯实学生的学科知识。

     抓住学生知识生长点,衍生开放性问题:要在问题设计时设计一些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问题要指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分析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与拓展空间,在学生能力的生长点设计开放性问题。在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勇于质疑、分享观点,形成相对开放的“过程”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方案的设计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一大难题。对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本中实验探究的引领作用,引导式地设计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设计、表述、归纳、反思实验的能力,同时利用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借力启发式问题,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针对每一板块和学生在理解上的难点、做题上的易错点,有序设计启发性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注意适时降低问题的梯度,使之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特点相适应,让学生对比记忆,更好地抓住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外延。


     绘制思维导图,让知识落地生根

     教师要重视对每节内容的整合、梳理与提升,变零散为系统,合理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将本节的化学知识和蕴含的化学思想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提炼关键词,明确知识的内在逻辑,并进行推理演绎,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结构化思考问题的能力。


     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留白”激活学生思维

     在实施“问题导学”五环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时,要想取得较好效果,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在问题研讨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将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将郭永怀的精神和事迹有机融合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世界观。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发掘化学学科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蕴含的德育思想,找到化学学科的德育思想与学科知识点的结合点,在深耕厚植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是教师课堂上抛出的每一个问题应给学生预留思考时间。教师“退位”,甘当忠实听众,倾听学生心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尝试自己走出问题瓶颈。

     三是应适当留白,给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思维发生的需要,教师可在适当地方留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述看法。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放手,给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