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化作业破解“五项管理”瓶颈
作者:丁建国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日期:2021-06-17

     日前,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这是基于当下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实,对“减负”内容和方向的明确指示。“五项管理”内容中,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是关键,也是学校教育需要重点研究和突破的内容。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管宁实验小学以校本化作业为切入口,巧妙破解“五项管理”瓶颈,进而真正实现“减负”效果提升。

    创新校本化作业形式,确保学生睡眠时间。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普遍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作业时间过长——大量重复性作业占据了学生的睡眠,而大量机械性作业练习对于学业成绩提升或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也缺乏实质性帮助。因此,以课外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活动、社会调查考察等形式,创新性地将学科概念、知识、能力通过体验、操作、调研、交流、制作等方法渗透学习,不但能大大缩短作业时间,还能帮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在缩短作业时间的同时,学生将有更多精力参与体育锻炼,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形成成长的良性循环。

    学校二年级开展“漂流日记”活动,将之前的周记、每日小练笔等作业以“漂流日记”的形式创新升级。因为这项作业要进行全班范围的“漂流”,学生会特别注重作业质量。其实,“漂流”本身就是一次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这项作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同时也让作业真正实现“优质轻负”。学校还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科学组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生参与“种植葫芦”项目化学习校本作业,学生融合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设计了“葫芦里的诗歌”“葫芦大数据”“种植葫芦”“葫芦微景观”等作业形式。

    丰富校本化作业内容,加强学生读物质量。图书数量的增加不等于学生阅读质量的增加,学校应该从“如何最大化使用好读物”方面思考方向和出路,让学生通过最有趣的方法爱上阅读,通过最科学的方法读出效果。

    学校运用“预习单”“名著思维导图”“诗诵会”“课本剧”等作业形式将优秀读物、经典美文引入课堂,让原本单一的阅读形式丰富为“可读、可写、可展、可演”的多样形式,进一步发挥经典美文读物进校园的实效性。丰富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为学生搭建起喜闻乐见的学习支架,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使读物发挥出最大的文学价值,也使枯燥的文字阅读拓展为灵动的情感对话,让学生的学习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发挥校本化作业影响,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手机一度成为学习的必需品,“打卡签到”“作业推送与批改”“网络直播”“视频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的流行让学生难以离开手机。如何科学管理学生使用手机,发挥好手机的工具作用,从而助力学生更好开展学习活动?

    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用手机拍照的形式记录劳动基地里各种植物的生长状况,这种做法深受学生追捧;设计“小老师讲题”校本化作业,每天在“钉钉群”推送一条由学生自主讲解和拍摄的讲题视频,让“人人都是小老师、人人都会讲习题”成为现实。这些优秀的校本化作业形式有效避免了学生单纯将手机作为游戏工具的局面,而是利用手机“即时反馈”的功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手机等电子产品真正成为助力学生学习的“最佳搭档”。

    科学、高效地加强作业设计与布置,可以有效化解学生睡眠时间不足、体质健康下降以及学生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不利影响,以校本化作业破解“五项管理”瓶颈,应该可以成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管宁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