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大力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基层创新进展值得关注
作者:智库分析师 来源:智库 日期:2021-06-01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广东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致力于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减缓衔接坡度。从幼儿园到小学,该如何帮助幼儿实现两个不同学段教育的平稳过渡?

     西安西京医院幼儿园:建立家园校交流平台,开发“桥梁”课程,为科学衔接搭桥

     西安西京医院幼儿园通过建立家园校合作平台,开发“幼小衔接”“桥梁”课程,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幼小衔接”路径。

     1.建立家园校交流平台

     西京医院幼儿园建立家、园、校三方沟通交流的平台,让三方更好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为“幼小衔接”创造一个畅通的交流平台。

     一是与小学建立“幼小衔接”合作,形成双向对接。幼儿园邀请小学校长、教师参与“幼小衔接”座谈、访谈活动,与5所小学签订友好学校协议书,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组织园、校开放活动,共同探讨两学段儿童的生活、学习,聆听小学教师提出的改进意见。同时,幼儿园也给小学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幼小衔接、小幼衔接”的双向对接。

     二是参与+体验,转变家长理念。西京医院幼儿园为家长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家长沙龙”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及知名教师,多角度解读“幼小衔接”,对家长关注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逐步转变家长观念。同时,幼儿园邀请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孩子一起访问小学,改变家长固有观念。幼儿园内采用半日开放、观摩课堂等多样化的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进一步赢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2.开发“桥梁”课程,开展模拟小学活动

     为了更好地落实“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的工作重点,西京医院幼儿园构建了“桥梁”课程体系,配合模拟小学专项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幼小过渡。

     一是开发“桥梁”课程。课程以儿童立场为核心,从幼儿生活能力、体育锻炼、社会适应和学习习惯四个维度科学衔接。每个维度又分别细化出具体内容,如生活能力分为自我服务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课程以环境准备、日常生活与活动、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家长对儿童的支持等策略,实现家园校三方合作模式下的科学衔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是开展模拟小学专项活动。首先开展“我的计划”活动,提供一日活动计划表,帮助幼儿合理安排时间,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其次,每周开展“模拟小学”活动,模拟小学桌椅摆放,让幼儿了解小学课堂,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最后,模拟“课间10分钟”,提醒幼儿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让幼儿自己在比较中发现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的不同之处,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

 

     北京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大班部搬进小学,创设幼小互动机会,开设“幼小衔接” 课程

     北京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将大班部设在了小学校园,便于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交流沟通;同时,为幼儿创设与小学生互动的机会,开设“幼小衔接”课程,让衔接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将大班部设在小学,便于幼、小教师交流沟通。三教寺幼儿园与宣师一附小达成合作,将幼儿园大班部设在了小学校园,与小学共用部分活动空间,双方教师都有机会近距离亲身感受彼此的教学风格和互动方式。此外,双方领导达成合作,让双方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彼此的调研,就“幼小衔接”话题展开座谈,如此一来,小学一年级教师也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的情况,做好学情分析,也便于一年级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是开展“你好新邻居”活动,为幼儿创设更多与小学生互动的机会。三教寺幼儿园开展“你好新邻居”活动,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小学将期末考试的形式改成了“我教弟弟妹妹学本领”活动,让幼儿与小学生一对一互动,尝试完成各科的小任务。在这个任务中,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也检验了小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在大班末期阶段,幼儿园安排幼儿分成小组走进小学的各个场地,如教室、水房等,每一处都会安排两名小学生讲解员为幼儿讲解,用哥哥姐姐的口吻介绍小学,更易于大班幼儿理解和接受。参观结束后,幼儿园会开展“小学寻宝”活动,用游戏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参观学习成果。幼儿园教师在学校教室里藏好拼图,由幼儿自己到各个活动空间去“寻宝”,在任务情境中熟悉小学环境。

     三是开设“幼小衔接”课程,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班级化管理和分科教学是小学与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对此,三教寺幼儿园研制了“幼小衔接日常课程目标体系”,确定了“幼小衔接”课程目标的六大领域,分别为生活、体智能、社会性、语言、认知和学习方式。将幼儿应达到的能力要求分条描述,使教师将目标熟记于心,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有效的措施。以“社会性”领域发展为例,分为“遵守规则,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萌发上小学的愿望,做好入小学的心理准备”等8个要点,包含“能制订并执行计划,做事认真,有始有终;能克服困难解决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异同,感受校园文化,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喜欢小学的生活和学习”等11项教育内容与要求。

 

     贵州凯里:幼小结对子+家长研讨活动,助力幼儿度过“幼升小”转折期

     贵州凯里为让幼儿顺利度过“幼升小”转折期,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结对子,增进幼小双方合作;同时在各幼儿园开展“放手游戏”家长研讨活动,引导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科学认识和认同。

     一是幼儿园与小学结对子,达成合作共识。凯里市教育和科技局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和小学结对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通知》,之后全市幼儿园与小学陆续结成对子。对子幼小在“幼小衔接”工作上达成了这些共识:小学课堂时间减少五六分钟,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集体教学活动增加五六分钟;每学期小学校长要带着一年级教师和将要承担一年级课程的教师到幼儿园观摩大班孩子的一日活动情况,幼儿园教师也要走进小学听课和评课;一年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幼儿园的玩教具和游戏教学方法;幼儿园要组织大班孩子及家长到小学参观校园环境、观看小学生的课间操和升旗仪式等。

     二是开展“放手游戏”家长研讨活动。凯里各幼儿园定期开展“放手游戏”家长研讨活动,教师组织家长以视频案例形式,研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并探讨针对这些表现应该为幼儿入小学做哪些准备。为引导幼儿家长形成对“幼小衔接”关键经验的科学认识和认同,凯里通过研讨活动引导家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原理—找寻答案”,并通过新生入园专题讲座、每学期家长学校的专题研讨、大班幼儿家长与小学低年级学段教师共同交流座谈等,解决家长的困惑,明晰“幼小衔接”的关键经验。

 

     (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出品,黄慧制作,张以瑾监制;内容综合整理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26日文章《家园校捆绑 为科学衔接搭桥》,2019年2月3日文章《幼小携手实现“三通”》,2020年6月6日文章《贵州凯里探秘“幼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