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拓展性课程建设的“三步策略”
作者:徐瑰瑰、黄慎娥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日期:2021-05-25

     课程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内涵建设离不开课程的优质发展,拓展性课程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发现:有些校长和教师作为拓展性课程建设的主体,课程理解力、课程开发能力相对欠缺,呈现出课程开发立意低、课程方案设计欠规范、课程落地不扎实等现象,导致学校的拓展性课程从规划到实施不够系统、不够科学。

    如何有内涵、高品质地推进拓展性课程建构?如何建设符合学校理念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拓展性课程?拱墅区回归育人本源,聚焦内涵发展,探索拓展性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形成了一系列课程建设推进方略。

    从课程方案做起

    编制学校课程规划。拱墅区从2015年5月开始,历经规划培训、专题调研、审核实施等阶段,采用区域培训与发展群培训相结合的策略,邀请专家点对点指导,全区学校的课程规划都已高质量完成。

    进行学期课程规划。全区的拓展性课程由点到面、从量到质秉持专业精品的追求,每一门课程都需要依据学校顶层设计,从课程资源和可行性方面进行分析,撰写学期课程纲要,同时进行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维度的研究。

    进行单元课时设计。各学校采用“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的逆向设计思路,以“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和课时方案为抓手,将评价与教学相整合。形成方案的操作要点包括:基于课程目标与学情正确设计学习目标,评价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评价任务嵌入教学活动,等等。

    开发课程“技术”工具

    如何保证教师能够实现自我检测,从而了解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效果?

    拱墅区从课程纲要撰写、单元设计、课程实施三方面入手,开发了相应的技术工具——三图三表。“图”是操作引导,运用形象的图示指导教师,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表”是标准核验,对课程建设的三个环节列出质量标准,解决“做得怎么样”的问题。“图导—表核”流程能使课程建设具有一致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我们以一条洄游的鱼表示课程纲要,对课程四要素进行系统思考,使教师在开发课程中做到有序和有主题;以一把打开的折扇表示课程单元设计,应该基于课程理念、性质、目标而设计课程的单元项目;以一条渡河的船表示课程的实施,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使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从“此岸”到达“彼岸”。

    让课程扎实生根

    三级联动,共建共享。成立“领导小组”,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成立“课程综合部”,负责全区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具体策划、组织实施、管理评价;成立“学校发展群”,学校自愿以群的方式进行课程共同开发、资源共享、教研共同参与等。

    专家引领,促进发展。与多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专家团队的综合指导下制定方案,精选出第一批“课改种子学校”,要求各学校精心选择课改重点项目进行研究实践。专家团队的进校指导和考核评价帮助学校改善了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学校也逐步形成了明晰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和课程观。

    评估改进,提升品质。建立审议制度,每所学校的课程规划方案由区教育研究院统一审议,课程纲要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审议;关注“整体发展水平”“有无明显环节短板”“学校拓展性课程开设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层分析;精准定位问题,探索多样化改进策略,促进课程发展改进升级;构建“学生—教师—学校”课程总体质量评价体系,研制“学生—教师—学校”课程评价表。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